□現象一
中國召回率低于國外
截至2011年,我國已連續三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,但我國汽車的召回率遠低于美國、德國,并且跨國公司的召回往往沒有中國市場。據相關統計,2009年美國新車銷量1043萬輛,召回量卻達到1784萬輛,遠超新車銷售量;而中國新車銷量1364萬輛,僅召回135萬輛,不及前者的十分之一。國內召回率遠遠不及國外,是中國汽車質量太好了嗎?
另一個需要說明的問題是,國際品牌全球化的召回中,往往會將中國市場排除在外,今年全球車市大規模的召回事件達30余次,而涉及中國車市的召回也只有6次。國際知名跨國車企在這個問題上的態度往往是“某某產品全球召回但不涉及中國”,其理由也相當一致:“中國市場投放的該款汽車并沒有使用相同的、存在缺陷的配件,因此不受此次召回影響。”然而,在大家接受度不高、制度不嚴謹的情況下,國際品牌對中國的召回心有余悸,擔心召回影響品牌形象是主要原因。(湖北合力油罐車)
□現象二
自主品牌鮮見召回
2010年,中國汽車市場的召回案例為95例,而自主品牌乘用車企的案例僅為2例,分別是東南汽車召回部分菱悅,以及奇瑞汽車召回部分瑞麒X1;2011年,中國汽車市場的召回案例為71例,而自主品牌乘用車企的案例同樣僅為2例,分別是上海汽車召回部分MG,以及長城汽車召回部分炫麗、騰翼C30轎車。(流動加油車)
今年,長城和東南因燃油泵和燃油管的問題,分別召回部分哈弗H6和V3菱悅車型;吉利召回部分金剛、金鷹轎車??傮w來看,自主乘用車企在所有召回案例中所占的比例不到5%,與合資品牌以及進口車品牌召回案例相比,數量極少。
□現象三
進口車召回率大于合資車
越是質量好、價格高的品牌和車型,召回的頻率越高,而越是便宜的車型召回率越低。在世界汽車召回史上,還從未有銷量超過50萬輛卻沒召回過的汽車,而我們那些“神奇街車”卻創下了世界汽車史上銷售過百萬卻零召回的紀錄。(小型流動加油車)
我國的召回還呈現一個特點,就進口車召回比例遠大于合資車,可以說,在合資品牌中,一些在中國暢銷多年、普及率極高的車型,雖然很多銷量都過了200萬輛,但從未有過召回,這是一種“不正常的奇跡”。
據數據統計,2010年中國進口汽車約70萬輛,在全年1806萬輛的總銷量中,只占不到4%,但在汽車召回中,進口車在召回次數上卻占了多數,在2010年全部123次召回中,有85次是進口車的召回,占全部召回次數的69%,這似乎在說明一個問題,越是質量好、價格高的品牌和車型,召回的頻率越高,越是便宜的車型召回率越低。(流動加油車價格)
“歸根結底還是意識和制度的問題,在新的管理規定實施之后,合資車企和自主品牌首先需要克服召回恐懼癥的心理,增強自覺性。”汽車行業研究員申遠表示,在召回的初期,中國國產車將面臨因此而帶來的經濟損失,產品質量、企業品牌可能會受到質疑,短期內還要面臨銷售量的下降,但從長遠角度來看,今天的召回必然會造就明天的收益,這是汽車制造行業和制度的進步。(解放油罐車)
□現象四
對召回存在的誤區
關于國產車召回,我們前面說過,意識問題是關鍵,我們經常會聽到身邊的人這樣說:“××牌的汽車又召回了,看來質量真是不行。”甚至很多人因為沒買召回車而慶幸,實際上真是如此嗎?
自打2004年我國實施汽車召回制度以來,幾乎所有合資品牌、豪華品牌都在中國市場進行過召回,其中既有上海通用、長安福特、一汽豐田、廣汽本田等大多數合資品牌,也有奔馳、寶馬、奧迪、沃爾沃等幾乎全部豪華品牌,可以說,召回對中國消費者來說并不稀奇。(大型油罐車)
但我們可以以2010年豐田大規模召回事件為例,對比中美兩國對召回事件的不同認知。當時中國眾多媒體都發文質疑豐田的質量問題,甚至認為日本企業的“質量神話”就此終結,而在消費者中,很多買了豐田汽車的都人心惶惶,沒買的則感到慶幸。
相比之下,豐田的道歉和對今后汽車安全的保證,卻獲得了大多數美國大眾的接受。有民調顯示,認為豐田比其他汽車更不安全的只有22%,大部分美國人依然認為豐田和其他汽車一樣安全,甚至更安全。
在骨子里,我們認為召回并不是好事兒,但作為上萬個零件組成的汽車,召回恰恰是車企負責任的表現。中國消費者對“汽車召回”的誤解,也讓汽車品牌患上“召回恐懼癥”,對于那些敢于主動實施汽車召回的汽車品牌,消費者應該給予鼓勵和支持,走出召回的誤區,能幫助國內的汽車召回和汽車產業更快地發展。(油罐車生產廠家企業)
湖北合力專用汽車制造有限公司